跳转至

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

导言:公共政策研究的系统模式

  • 系统模式:政策为系统的输出
  •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 戴维·伊斯顿

投入——>转化过程——>产出——(反馈)——>投入

投入:要求、支持 政治系统(黑箱):结构、程序决策者等 产出:政策

将要求和支持投入政治系统黑箱,输出相应的政策,最后政策在给予投入以反馈。

政府制度

主要范畴

  • 制度(规范化的行为模式,表现为政治机构活动的规则和结构)
  • 程序(政治机构活动的步骤或行为的先后顺序,是形式性规定)
  • 结构(政治机构的组织形式及各机构间的功能关系)

界定及影响

界定:政治设置的总和,包括政治权利的组织形式以及由政治设置所导致的政治行为及其运作。 分类:总统制、内阁制、委员会制 影响:权力关系、政党关系

总统制

总统制是共和制的政体之一,行政和立法机关分别由民选选出。总统制中总统权力最大。美国是最早的总统制国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作为国家元首,总统需要批复法律。作为政府首脑,总统总览行政权力。

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因为政府和议会分掌权力,所以也称为二元制共和国。

总统独立于例会,不由国会产生,一般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总统的选举和议会的选举分别进行,总统只对选民负责而不对国会负责。

政府和国会是完全分离的,政府成员经参议院同意由总统任命,不得同时兼任议员,不能参加国会立法的讨论与表决,国会中所有立法提案都由国会议员提出,政府不能像国会提出法律案或预算案。

政府成员和总统是僚属关系,由总统领导工作。

在总统制中,议会不能对总统投不信任票,但可以弹劾总统,总统也没有权力解散议会。

半总统制

半总统制政治体制在形式上由两名行政首脑。

政府不对总统负责,而对议会负责。

宪法惯例,由总统主理外交,总理主理内政。议会没有权利弹劾总统。

内阁制

内阁制政府强调议会至上,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组织内阁和监督内阁的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议会的监督。

内阁由议会(下院)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构成多数席位的数党联盟组成。

内阁总理或首相是政府首脑,不兼任国家元首,负实际责任,有权利解散议会。议会有权力给首相投不信任票。

国家元首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具有虚位元首的性质,不掌握实权,不负实际责任。

委员会制

委员会是多个同级的委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执政。委员会主席由委员轮流担任,而且仅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最高行政长官,并无特殊的职权。同时每个委员担任各部门的部长。每个委员无法单独决策所负责部门的事务,需要三位委员共同支持。

委员会由议会产生,但是议会无权对委员会投不信任票,委员会也无权解散议会。

政策制定者

利益集团

  • 界定
    • 由具有共同的立场、观点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社会组织,为了争取和保障其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团体。
  • 功能
  • 影响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 人数(规模)
    • 财力
    • 凝聚力
  • 影响途径
    • 参与国家选举
    • 游说
    • 争取社会的支持(游行示威,政治捐款)

民意

重要性

  • 规范层面
  • 实践层面
    • 执政的需要
    • 政策制定中有尊重、采纳、服从民意及执行民意的义务。

界定

构成要件

表达

民意的表达有太多的限制,很难断言什么是大多数人们的真正心声。“要准确地谈论民意,无疑是意见想紧紧地拥住圣灵般的任务。”—— Key

  • 直接表达
    • “沉默螺旋理论”(建立在服从论的观点)(会叫的孩子有奶吃)
  • 间接表达

缺点

  • 民意经常无法以明确的方式表达
  • 民意只注意表面现象,对于问题的核心与本质认识不清
  • 民意在涉及国家机密或战时会在不恰当的时机,替行政当局制造困扰
  • 民意有时与科学背道而驰,重感情而轻理智
  • 民意有时缺乏制裁的力量
  • 民意的多样性与纷杂性

大众媒介

界定

在传播路线上用机器做居间以传达信息的报纸、书籍、杂志、电影、广播、电视、因特网等诸多形式。

特点

对政府起着其他方面无法替代的监督作用,对政府的政策行为构成直接的制约。

功能

制造、引导、左右民意

环境

国内环境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

国际环境

  • 界定:国际社会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 特点:客观性、复杂性、整体性、动态性
  • 构成:世界自然环境、国际政治环境、国际经济环境、世界自然环境
  • 影响方式:软实力
  • 案例:科索沃战争

最后更新: 2023年11月15日 17:30:52
创建日期: 2023年11月15日 17:30:52